讓每一個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早產兒寶寶都能擁有愛的抱抱
新生命的降臨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意味著
希望、幸福和喜悅,然而有些寶寶一出生
在生命中最初的日子裡就要面臨疾病的考
驗,和與母親分離的痛苦。剛剛晉升的母
親們,常常被焦慮、無助、以及對寶寶的
思念所折磨:寶寶不在我身邊,他的情況
怎麼樣了?寶寶生病是因為我沒有照顧好
寶寶嗎?我能照顧好自己的寶寶嗎?當別
的母親們在體會初為人母的喜悅時,早產
兒的父母們卻在承受著種種煎熬……
每當看到寶寶的父母那焦急、無助的眼神,我們的心也隨之沉重!在我們新生兒加護病房裡所有的醫護人員也在探討中達成了一個共識--我們應該為早產兒的父母提供探視和接觸孩子的機會增加彼此接觸的機會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
大家都見過袋鼠媽媽嗎?袋鼠媽媽把寶寶放到自己的育兒袋中,通過皮膚直接接觸來溫暖它、哺育它、保護它。目前,在全世界的新生兒學科中,都在推薦這種袋鼠抱的新生兒照護方式,顧名思義就是模仿袋鼠,讓媽媽解開衣服,把寶寶放到胸前。母嬰之間的皮膚緊密接觸,感受著彼此的體溫、呼吸、心跳……這種方式既能幫助寶寶維持體溫、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又有助於母乳哺餵的成功建立。特別是在早產兒的照護中,更有著不可忽視。
很多早產兒的父母會在寶寶入院時忐忑的詢問醫護:孩子住院了,我們能來看他嗎?「可以,並且我們鼓勵您過來探望寶寶,如果媽媽的身體情況允許,我們會讓你們抱抱孩子,最好是皮膚貼皮膚的袋鼠抱,這對您的身體恢復和寶寶的情況穩定、讓您母乳哺餵的成功建立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的醫護都會這樣微笑著回答家長。很多家長皺著緊緊的眉頭瞬間就會放鬆許多……
我們還清楚的記得第一例來為寶寶做袋鼠抱的產婦,她也是一名護士,寶寶因為黃疸需要接受照光治療,從寶寶入院前,媽媽就一直在產房掉眼淚:她了解她沒法隨時抱到孩子……直到來孩子病情穩定後,護理人員把寶寶抱到她的懷裡,指導她袋鼠抱和母乳哺餵時,那一刻媽媽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溫暖、幸福……
我們更清楚的記得第一例早產的寶寶,32+2週,出生體重1680公克。媽媽由於緊張不敢觸碰自己的寶寶,自責沒有照顧好孩子,經常眉頭緊鎖。每次探視時,護理人員總是輕輕的把寶寶放到她的懷裡,幫助她皮膚貼著皮膚的抱住寶寶,再陪在身邊手把手指導她如何哺餵寶寶,一次、兩次、三次…直到她能獨自順利餵完一頓奶,我們終於在媽媽的臉上看到了自信和希望,寶寶在媽媽的懷裡也是滿足的睡著了。
媽媽的懷抱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新生兒加護病房,我們不再用冰冷的條例、規定阻隔父母與孩子的接觸,探視、皮膚接觸、袋鼠抱、母乳哺餵…我們儘可能提供父母與寶寶更多的接觸機會。在父母愛的抱抱裡,寶寶會更快康復、茁壯成長。
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新生兒加護病房,我們也正努力指導每個媽媽學會那個充盈著溫馨的袋鼠抱,不過我們更願意稱它為——愛的抱抱!